close

~傳統的米糕栫呈現眼前(2014.3.17記錄於台南普濟殿)

 

知道了這幾乎快被遺忘的台南古早味,也因為如此,「走尋鳳凰」團隊實地拜訪了位於安南區的黃太郎師傅,普濟殿的黃銅山師傅,並從文史團體的紀錄片丶長輩們的口述中,慢慢拼湊出這快被遺忘的味道。米糕栫目前有能力製作的已剩不多,即使下一代也不太想傳承,按照古法製作的米糕栫,繁複且費力,但想要製作出香又Q的米糕栫,似乎在現代很難有經濟效益。這是過去窮苦、物資缺乏的年代,居民生活的一部份、宗教信仰的一部份、母親料理出飽餐一頓的記憶,隨著生活的富庶與發展,米糕栫的味道傳承就這麼斷了,只因,現代社會對於米糕栫的需求及感受已經不在。

米糕栫製作

圖:傳統米糕栫的做法

蒸糯米,熬糖漿,將蒸好的糯米與糖充分攪拌均勻,放入準備好的米糕栫木模*中,放置一天即可拆模。

 

現在,除了中元普渡外,在民間傳統信仰中,還存在製「神龜」貢品,這讓「走尋鳳凰」團隊在短時間要見證米糕栫的製作傳統,出現一絲希望。得知黃銅山師傅將製作拜拜用「神龜」的消息,很幸運的體驗、觀察到製作米糕栫的過程。製作「神龜」的原料就是來自米糕栫的半成品,將攪拌好的甜米糕一勺勺壓入栫版木模中,存放一至兩天冷卻,取出、分切,才是所謂的米糕栫。從觀察米糕栫的做法發現,這項技術已經超越了飲食的本質,而是一種生活的智慧與需求,體會的過程,又聞到了台南那份人文的味道,那香氣,久久不散... 

米糕龜

圖:拜神明用的「神龜」

以製作米糕栫的混糖糯米,手工製作成烏龜的模樣,大小依訂作方的需求,以「斗」(14台斤),為單位。

找尋了數個多月,「走尋鳳凰」團隊終於拿到這台南的味道,很快的會經由下一場的「美食饗宴」,喚起大家對米糕栫味道的記憶,將這個味道以現代化、有趣的故事再次傳遞給大家。同時歡迎各界對美食有興趣的民眾,可以提供團隊米糕栫的新吃法,將這傳統味道發揚光大,這是你我樂見的期待嗎?是的...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走尋鳳凰 的頭像
    走尋鳳凰

    走尋鳳凰

    走尋鳳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